第(2/3)页 孩子,似乎比他想象地更坚强。 而这篇的童话的高明之处,在于每个年龄段对它的理解都截然不同。 如果是跳跳这个年纪的孩子,他会更关注小女孩的苦难,为什么她和自己不一样?又可以怎样去帮她? 而再大一点,比如十二三岁左右,他们会思考:为什么无人帮她?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? 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建立。 他可以说,这篇童话“残忍”。 但这种残忍,恰恰是对儿童的尊重。 他不以绝对的幼稚化遮蔽世界的一切黑暗,而是教会他们懂得——在黑暗中凝视星光。 再次点开作者群的时候,里面已经炸锅了。 “我靠,华子也太敢写了,不愧是能写出《活着》的狠人。” “难怪这么多家长在骂,这根本就是黑暗童话啊!” “我直说了,这种故事完全不适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,不明白作者想灌输什么东西!” “这是我第一个看到主角死了的童话,悬着的心从头到尾,最后我终于也是安息了。” “太直白了吧?我觉得到用星星隐喻就可以了,结果最后把‘尸体’都描述出来了,哪个小孩敢看这个?” “这特么根本不算童话!华子报复社会呢吧!” 作者群,完全是骂声一片。 关于童话的切入角度,每个作者都有各自的观点,但哪怕是批判性写法,也并不会这么直截了当。 再加上这几年的一些事,作者们第一考虑的并不是孩子的想法,而是孩子家长。 毕竟,谁没几个被家长举报过的经历? 正义侠没忍住,发表了今天在群里的第一句话。 “强化孩童对苦难的认知,我觉得写得很不错。” 他这句话,惊呆了大骂华子的众人。 刚刚有人骂你你都潜水不冒泡,现在有人骂一个跟你完全不相干的人,你竟然仗义执言上了? 群里静默了几秒,有人推进了一个最新消息。 “别吵了,在我们吵的这一个小时里,《卖火柴的小姑娘》排名已经到第五了。” 我靠! 这下作者们真绷不住了。 这是被偷家了?! 第(2/3)页